致力于收集更好的资源!

最神秘的大模型独角兽,刚刚融了几亿美元

emer 网络资讯 0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融中财经(ID:thecapital),作者:王涛,编辑:吾人,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最新消息,AI 大模型独角兽阶跃星辰已于近日完成 B 轮融资,总融资金额达数亿美元。投资方包括上海国有资本、腾讯投资、五源资本、启明创投等。

本轮融资将用于继续投入基础模型研发,强化多模态和复杂推理能力,并通过产品和生态加大覆盖 C 端应用场景,提供丰富的用户体验。

据悉,阶跃星⾠成立于2023年4⽉,总部位于上海徐汇,由微软前全球副总裁姜⼤昕博⼠创办。

相信很多人对这家公司十分陌生,毕竟市面上对这家公司的报道并不多见。但其实,这家大模型其实已经成功挤进“五小虎”的行列。

人工智能的江湖中一直素有“四龙五虎”的格局。

其中,“四龙”是商汤、旷视、云从、依图,这些因其在图像识别领域的卓越表现而名声大噪,并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的企业。五小虎则是指智谱AI、月之暗面、百川智能、MiniMax、零一万物五家新晋大模型独角兽。

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大量金钱堆砌,这也导致投资基金集中聚焦于头部企业;另一方面,当下人工智能领域并没有出现杀手级应用的出现,各方势力差距不大,并没有绝对的第一名。这也导致在国内形成了这种“四龙五虎”,而非国外那种Open AI独领风骚的格局。

但是,科技行业的迭代速度之快往往令人咋舌,任何格局都不是固定、长远的。今年中旬,四龙五虎格局被打破,阶跃星辰以新“小虎”的身份快速奔向大模型的战场。

根据报道,早在6月时,阶跃星辰就被曝正在进行一轮新一轮融资,估值达到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0亿),成功跻身独角兽行列。

到近日,关于阶跃星辰的融资消息终于得以曝光。这家最“默默无闻”的大模型独角兽,走到了聚光灯下。

最低调的大模型独角兽

相比于大模型“五小虎”,阶跃星辰表现地十分低调。目前,市场上搜不到关于这家公司的任何公开估值,在天眼查、企查查等相关平台上也查不到公司的任何一轮融资信息,只有一些只言片语的融资报道。

而将这些报道拼凑起来,只能得出在成立初期时,启明、五源等一线风投参与了公司的前几轮融资,字节曾考虑投资而最终并未出手。6月份被曝的20亿美元估值融资中,有传闻阿里巴巴也在投资者之列,但并不确定是否出手。从这些只言片语中也不难发现,阶跃星辰在资本市场的热度不错。

近日的新融资是目前为止阶跃星辰信息最全面的一次融资报道。本轮核心投资方包括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及其旗下基金,战略与财务投资人包括腾讯投资、五源资本、启明创投等。

阶跃星辰这种极其低调的作风,或许与公司的“掌舵人”姜大昕有关。在一次罕见的媒体对话中,姜大昕透露自己是一个“极度内向的人”,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阶跃星辰的背景与微软有着紧密的联系。根据公开信息,2007年,姜大昕加入了微软亚洲研究院,担任首席研究员,开启了他在微软长达16年的职业生涯。作为数据挖掘和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的专家,他在该领域的顶级期刊上发表了近200篇论文。在微软任职期间,他曾担任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和首席科学家,领导了微软搜索引擎Bing、智能语音助手Cortana、微软云Azure以及办公软件套件Microsoft 365的研发工作。

ChatGPT的出现给姜大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促使他离开长期工作的公司,踏上了创业之旅。

2023年4月,阶跃星辰正式成立。得益于姜大昕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对人才的吸引力,他迅速集结了一批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人才,核心团队包括系统负责人朱亦博和数据负责人焦斌星。朱亦博曾在微软、字节跳动、谷歌等公司任职,拥有丰富的大规模系统建设和管理经验。焦斌星曾是微软必应引擎核心搜索团队的负责人,专注于利用数据挖掘和NLP技术提升搜索索引和质量。

与其他高调的大模型公司相比,阶跃星辰在过去一年中保持了低调,但实际上,他们的参与时间并不晚。

据报道称,阶跃星辰在2023年年初就获得了多家顶级风险投资公司的支持;这表明在资本竞争的关键时刻,阶跃星辰在资金、人才、数据等方面的准备并不逊色于任何一家基础模型公司。

在大模型领域最为活跃的一年中,阶跃星辰选择了专注于产品研发。

2023年7月,团队开始了模型训练。两个月后,性能超越GPT-3.5的千亿参数大模型Step-1成功推出;11月,千亿参数的多模态模型Step-1V也宣告完成。到了2024年3月23日的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上,阶跃星辰又展示了语言大模型Step-2的预览版——这是国内初创公司首次展示的万亿参数模型。

面对媒体关于同行曝光狂奔是否会感到焦虑的询问,姜大昕简洁地回答:关起门来全力奔跑,才能更加自由。

直到今年六月份,阶跃星辰传出正在进行一轮估值20亿美元的新融资,这家低调的公司才真正进入了公众视野。

此前,业内将国产大模型头部创业公司的独角兽称为“大模型五虎”,包括智谱、月之暗面、零一万物、百川智能、MiniMax,共有五家。

随着阶跃星辰的崛起,有评论认为:这个称呼可能需要更新。在未来的国产基础大模型创业领域,值得关注的不再仅仅是五虎,而是六虎。

而最新融资的曝光,也意味着这家新小虎正在以更大势能来到台前。

国资和互联网巨头,大模型的金主

或许,阶跃星辰的这笔融资将成为2024年最后一个大模型独角兽融资时间。而在这次融资中,我们可以发现几个熟悉的身影——国资和互联网巨头。

上海国资以及旗下基金和腾讯是阶跃星辰此轮融资的核心投资方。而就在前不久,六小虎中的智谱AI也宣布完成了一笔30亿的大额融资,投资方中也有北京国资的身影出现。在此前的投资者列表中,腾讯也在行列之中。

据融中数据,1-8月,国内大模型中标项目公告就已超过400个。大模型厂商的中标项目中有超过六成都来自央国企。

近日,中关村科学城以200亿人民币的估值领投了智谱AI的最新一轮融资。中关村科学城是海淀区政府成立的一个市场化投资机构。在此之前,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也在今年初对智谱进行了投资。自2023年底成立以来,该基金至少已对智谱、面壁智能、瑞莱智慧、生数科技、深势科技、百川智能等六家大型模型公司进行了投资。

将时间轴拉回到一个月前,大模型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无问芯穹”一次性引入了15家新股东,包括来自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国有资本,阵容十分强大。这家成立不到两年的新兴企业,在之前的A轮融资中近5亿人民币,创下了国内AI基础设施领域最大单笔融资的记录。无问芯穹作为在上海徐汇区崛起的AI领域的黑马,曾在2023年连续两次获得徐汇资本的投资,徐汇资本是上海徐汇区国资委全资控股的国有投资公司。

几乎在同一时期,人工智能大模型企业“卓世科技”完成了近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青岛国资平台青岛海发参与了跟投。青岛是早期就开始布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城市之一。今年5月,“问海-海洋环境预报”大模型的发布,在计算效率上大幅减少了计算时间和能源消耗。青岛政府对卓世科技的投资,反映了其对大模型产业的重视。根据青岛高科园管委的数据,青岛目前重点研发的大模型产品超过20个,人工智能产业园聚集了200多家与AI相关的企业,预计年内产业规模将达到350亿元人民币,算力规模将达到1900P。特别是在今年上半年,园区成功吸引了翊蓝科技、英泰斯特等23个人工智能产业链项目落户。

而互联网巨头这边呢?

2023年5月,深言科技完成了10亿级别的Pre-A轮融资,投资方中就有腾讯的身影;6月1日,六虎之一的MiniMax完成了超2.5亿美元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中,有腾讯关联的实体参与,参投资金或为4000万美元;6月5日,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的AI初创公司光年之外出完成了2.3亿美元新一轮融资,源码资本作为领投方,腾讯紧随其后;还有10月,百川智能的3亿美元A1轮融资,投资方中除了阿里巴巴也可以看到腾讯的名字;此外,零一万物品、月之暗面、智谱AI、MiniMax、百川智能五家初创AI独角兽皆受到过阿里巴巴的投资。

从过往大模型企业们的融资中不难发现,地方国资以及互联网科技巨头正一步步形成大模型们的金主。

但这种情况会持续到2025年吗?记者认为不然。

国资方面,投资的核心还是“投早、投小”。也就是说国资或许更愿意去投那些初创且十分有发展潜力的大模型企业,而不是估值越堆越高的企业。大模型六虎到今年还可以算是初创企业的行列,一旦长久下去且仍然无法做到商业化落地呢,国资是否还愿意继续买账仍是个未知数。

互联网科技巨头方面同样如此,其本身就都有自己的大模型业务。面对目前越来越激烈的行业竞争,收缩对外投资竞争对手,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身业务上或许更加重要。

百模大战,已进“决赛圈”,下一步是商业化

犹记得,在2023年初时,国产大模型数量迎来井喷式增长,完成备案并上线服务的大模型数量已达100多个。出现了百花争放,百家齐鸣的格局。

但是数量如此之多的大模型,又怎么消化的完呢?如今来看,经过百模大战的出清时刻,基础大模型已十不存一,只有少数大模型挺进了决赛圈。

综合来看,目前在决赛圈的只剩下两股势力。

第一股就是互联网科技巨头们,比如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义、腾讯混元、字节豆包……另外一股则是上文中提到的四龙六虎。

开放式创新之父Henry Chesbrough出版著作《通过技术创新盈利势在必行》。该书中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漏斗”。指的是开放式创新往往一开始会有很多竞争对手存在,但最终只有一小部分能穿过漏斗,进入到商业化与产业化的下一个阶段,而其余的,都将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这样一个从宽端到窄端的穿越漏斗之旅。

从这来看,2024年的大模型似乎就是在穿越这个漏斗,穿越成功的也就是上述两股势力。

但穿越了窄端漏斗并不意味尘埃落定,下一步往往都是追求商业化盈利的阶段。而这也是目前悬挂在所有大模型创业者头上的达默斯之剑。

从OpenAI 今年高达 50 亿的天价亏损,到月暗沸沸扬扬的前投资人仲裁风波,大模型厂商的生意之路不是铺满大额融资的花路,而是充满了坎坷和荆棘。

一个共识是,在大模型领域,厂商们普遍面临着盈利难题,即便是行业巨头如OpenAI也难以实现收支平衡。然而,在这个领域中,真正实现丰厚利润的是提供硬件支持的“卖铲人”英伟达,它在这一领域赚得钵满盆满。在2024财年,英伟达的净利润达到了惊人的297.6亿美元。在最近的一个财季(截至2024年7月28日),公司的净利润飙升至16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68%。简而言之,目前唯一能在AI领域获得巨额利润的业务是销售计算能力。

只因各界发展AI大模型都离不开英伟达的高性能芯片。虽然国内寒武纪、昆仑芯片为代表的国产芯片正在崛起,但性能和能耗上的差距客观存在,中国大模型厂商在硬件端的压力或许更加严峻。

此外,国内大型模型之间的内卷已经变得异常激烈。一些厂商甚至将价格压低到了“白菜价”,特别是在2024年,模型价格战愈演愈烈,大型企业不惜血本争夺市场份额。对于新兴的大型模型公司来说,实现盈利变得异常困难。持续的资金消耗,却难以看到收益,最终可能会陷入如同沙滩上的鱼一般的困境。

尽管AI大型模型备受瞩目,但在资本的推动下,融资轮次不断攀升,这种投资行为也助长了AI大型模型领域独角兽企业的泡沫。

对于六小虎们来说,挺进决赛圈还远不是终点,实现商业化落地才是。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标签:

暂无标签

免责声明:

本站提供的资源,都来自网络,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及软件的文章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我们不保证内容的长久可用性,通过使用本站内容随之而来的风险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手机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请支持正版软件,购买注册,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侵删请致信E-mail:

同类推荐
评论列表
未分类 最神秘的大模型独角兽,刚刚融了几亿美元
“新小虎”,正在加入战场...
扫描二维码阅读原文
混沌资源社 January, 01
生成社交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