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收集更好的资源!

这家世界上最长寿的企业,距今1446年

emer 网络资讯 0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砺石商业评论(ID:libusiness),作者:王剑,编辑:平凡,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基业长青是很多优秀企业的追求,但要实现并不容易。

据统计,成立200年以上的企业,德国有800家,荷兰有200家,美国有14家,中国分别有九芝堂、同仁堂、西凤酒、六必居、张小泉与陈李济等9家。

但最让人意外的,却是日本。

日本仅“百年老店”就有近40000家,创立200年以上的企业有三千多家,甚至还有21家“千年老店”。

日本公司缘何如此长寿?我们又能从中找出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不妨以距今已1446年历史的“金刚组”(株式会社金刚组Kongo Gumi)为例,探究企业基业长青的秘密。

匠心

“若是金刚组不稳,日本列岛也会跟着晃动。”这是在日本广为人知的一句俗语。

时至今日,作为全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家族企业,位于日本大阪的金刚组已传承至41代,堪称传奇。

可能很多人对“金刚组”这个名字还比较陌生,但只要对日本佛教稍有些了解的人,肯定听说过四天王寺和法隆寺,二者是日本最古老的两大历史遗产。

金刚组正是负责建造上述寺庙的建筑公司,以及参与建造了日本历史上一半以上的宗教建筑。

这一切,要从公元578年(日本敏达天皇六年)说起。

彼时,中国尚处于南北朝战乱时期,欧洲还沉浸在黑暗的中世纪……

这一年,笃信佛教的日本圣德太子为庆祝灭掉六世纪时期的废佛派官员物部守屋,祈求法神四天王庇佑佛法及信众,从朝鲜百济请了三位专门修建神社、佛寺的名匠——柳重光(即金刚重光)、早水、永路,兴建了日本第一座官寺——四天王寺,以庇佑佛法及信众。

四天王寺完工后,圣德太子对柳重光十分满意,邀请他留在日本,以便继续新建和修缮其他寺院。

图片

能被日本皇室看中,是因为柳重光有一手榫卯绝技,也就是不用一颗钉子便能搭建和修造建筑。

榫卯工艺源自中国,是一种利用木柱和横梁的接驳关节,采用木材纵横卡位技术来加固的技术。

对于古代木制结构为主的寺院来说,榫卯结构比钉子固定更牢靠,也能更好地保证建筑的完整性和美观性。

在优渥的物质条件吸引下,柳重光不仅留在日本娶妻生子,还给自己取了一个日本名字——金刚重光。

“金刚”一词在佛教中是“护法使者”的意思,柳重光改名,也是对自己建造和维护寺庙职业的最好诠释。

四天王寺打开了金刚家族的知名度,日本皇室又让他们建造法隆寺。

于是,柳重光率领的团队,建立了寺社建筑行会组织——金刚组,开始了日本寺庙建筑业的制霸之路。

彼时,日本所有工匠都是由相关行业的“组”(行会)集中管理,有专门的工头负责接任务,然后安排给工匠们做,类似今天的“发包”。

但金刚组的工匠不一样,成立之日起就是编制体系,主要任务就是建造和修缮四天王寺,且只能承接金刚组的业务。

公元607年(隋炀帝大业三年),法隆寺竣工即成为日本木造建筑的顶峰。

此后一千四百多年岁月中,四天王寺经历的毁灭性大灾难就有十多次,但每次都幸运地在金刚组的手里恢复如初。

千百年专注于服务四天王寺,不仅给金刚组带来充裕的资金收入,更给金刚组的工匠们带来了打磨技艺的好机会。

同时,作为日本建造寺庙的行业翘楚,尤其还是日本皇家寺院四天王寺的“守护神”,金刚组也自然成为随后众多寺庙的首选建造者,从不缺业务。

不仅如此,由于金刚组技艺出众,日本很多城市规划与修建,也邀请了金刚组参与。

比如被誉为日本“三名城”的大阪城,还有德川幕府时代建造偕乐园、兼乐园、后乐园等大量珍贵杰作,均成为了日本重要的文化遗产。

传承

虽然是千年之前的企业,但金刚组的组织结构设立初期就很现代。

图片

“正大工”是金刚组的最高经营者,由金刚家族世袭;“权大工”是高管团队,共同参与经营,团队常年维持在百人规模。

工作时,通常按5至8人编为一组,分设畑山组、木内组、土居组、加藤组、木口组等8个小组,每个组则由“栋梁”(组长)管理。

每个组均由技艺水平高超的栋梁领导,其内部分成副栋梁、大工、学徒。所以金刚组也可以看成是多个由“栋梁”师傅带领着的施工队。

每次接到委托,“正大工”首先会考虑客户要求的工期和项目难度,核算出一个总费用,再考虑哪个组特长更适合项目,哪个组搭配又会最节省效率。

随后,由承接任务的“栋梁”根据组员在组内技能高低、出勤天数、项目表现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再进行工资的分配。

“栋梁”虽然对其负责的组拥有高度自主权,但为了防止技术泄露,自己带的组不允许接私活,只能承接金刚组委派的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金刚组的核心技术始终留在内部,不会外泄。

不仅如此,“栋梁”与组员之间形成了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

“栋梁”为了接到更优质的项目,必须将核心技艺教给组员;组员为了获得更多报酬,就必须在项目中全情投入。

因此,组与组之间、组员与组员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又有一定的共通性。

但无论哪个小组出手,也都会在责任与荣耀的驱动下,结合最新技术,与自身传统的工艺巧妙结合,为世人留下一件件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建筑瑰宝。

这其实也体现了日本职业匠人的精神,一旦接受了委托,就一定要“使命必达”。

更重要的是,金刚组极为重视技术传承,“栋梁”也承担着师父的职责。除了教授学徒,还要选取和培养接班人,以确保后世的手艺不会生疏和流失。

时至今日,金刚组依然实行“师徒制度”。

师父挑选“徒儿”,也一般只会选择那些“性格木讷、内向、有耐力”的人选,性格外向,一看就很机灵的反而不会考虑。

为了保证修造工艺的专业性,刚入行的金刚组学徒想成为职业工匠,时间跨度往往长达十多年,期间要经历无数的考核,才能“上岸”。

比如手工刨木,能薄到比宣纸还薄;制作的榫卯件,要精细到一根头发丝都放不进去……

即便成为了“栋梁”,当上了师父,也并非指指点点可以不干活。

在金刚组,“栋梁”被要求身先士卒,而且是专挑重活难活。这样不仅能让自身提高业务水平,也让手下的组员信服他,用实力树立威望。

当然,复杂的木作技术,靠言传身教并不够,特别是很多古建筑的特殊工艺,仅凭听和看,是远远无法传承的。

所以,几乎从建造第一座古建筑起,金刚组就耐心地将其建筑资料以及建造技术,编撰成《施工方法汇编》,不断完善并代代相传。

图片

靠着这些宝贵的资料以及独特的建筑技艺,金刚组不仅守护了日本多地寺庙神社的完整,也令自身始终处于行业的顶端。

可以说, 世代专注一件事,不断通过请教和研究提升技艺,构筑了金刚组始终秉持的专注、精进的“职人技”精神(匠人精神);良性竞争、定期考核,分开能啃、抱团能打的经营模式,提升着金刚组整体实力;不断总结、传承的师徒模式,保证了金刚组品质的前后延续,成为其保持千年活力的重要因素。

而这种专注、精益的匠人精神,不仅支撑金刚组长期经营和稳步发展,还影响了后世诸多日本企业,成为日本制造业始终奉行的圭臬。

比如创立于1610年的竹中工務店(のコーポレートサイトです),创始人竹中藤兵卫受金刚组影响,创立企业初期就定下原则:“绝不投机取巧,不靠稀奇古怪吸引世人眼球,致力于建造优质建筑”。

此后四百多年来,竹中工務店一直埋头专注于打造优质建筑,并躲过多次经济危机,成为日本创立达400年以上的公司之一。

变革

金刚组至今还保存着1801年第32代首领金刚喜定的遗言家训:敬神佛祖先;节制专注本业;待人坦诚谦和;表里如一。

其中的“专注本业”,在金刚组的兴衰史中,显得特别“生死攸关”。

因为在漫长的岁月中,金刚组也曾因时代变迁和利益诱惑,动摇过“初心”,差点丢掉这个千年招牌。

事实上,金刚组由宗教建筑起家,并在佛教盛行的年代,一直不愁业务和生存空间。但过于单一的经营领域,一旦遭遇社会变革,便会不知所措。

1868年,明治新政府颁布《神佛分离令》,佛教与神道教分离,四天王寺失去了官寺地位,不再有官方经费进行修缮,这意味着金刚组赖以生存的“金饭碗”也被砸了。

随着日本民间佛教信仰开始减退,昔日源源不断的寺院供养资金开始逐年减少,金刚组也开始面临着失业的危机。

为了生存,新一代的金刚家族果断转型,开始从事商业建筑的建造与维修。

好在同为木质建筑,转型对金刚组来说并不算难事。

可难就难在,曾经“不求最快,但求最佳”的宗教建筑修建宗旨,与追求实效的现代建筑行业格格不入。过低的效率、无法适应现代工程项目的金刚组感受到了压力,但总算勉强可以维持。

好不容易熬到了1932年,受全球经济危机冲击,寺院建造几乎停滞。

金刚组在市场萎缩、经济凋敝的背景下,越发步履维艰。

这年,由于实在拿不住解决办法,也自感无法和组员交代,只会技术的37代目金刚治一无力解套,选择在祖先的墓前一死了事。

1934年,由于金刚家族当时实在没有可选的男丁挑起大梁,群龙无首之际,只好由金刚治一的遗孀妻子芳江接任,这家千年企业迎来首位女“正大工”。

不过,一群男人的世界被一个女人管理,尤其是在技术要求超群的金刚组,肯定会招来很多非议。

芳江上任后,用了五年时间证明自己,不仅得到所有人认可,还顺利将企业拖出了泥潭。

尤其是在最困难的太平洋战争时期,别说建造寺院,普通民宅修缮都没了踪影。

芳江四处寻找关系,硬是靠制造军用木箱,甚至是开设棺材铺,才硬生生让金刚组挺了下来。

可以说,芳江对金刚组有“统绪延世”之功。

二战结束后,金刚组很兴奋,以为国内有那么多被战火焚毁的寺庙建筑需要重建,总算盼来了好日子。

可就在金刚组首先联系被烧得面目全非的四天王寺,希望承担重建任务时,却意外遭到了婉拒。

原因也很简单,不是金刚组口碑不好了,而是四天王寺在内的日本寺庙在战争期间,被战火烧得胆战心惊,实在是怕了,便考虑使用更便宜、耐火、快速的混凝土建造技术。

因此,四天王寺招标修建时,才客客气气将只擅长木作建筑的金刚组拒之门外。

这是金刚组历史上第一次被排除在重建工程之外,而且居然还是昔日的“老东家”,企业内部觉得既丢脸又难过。

迷失

1955年,痛定思痛的金刚组研发出利用钢筋水泥建造日式建筑技术,第39代目金刚利隆随后成立株式会社金刚组,雄心勃勃进军到城市建筑领域。

图片

可惜金刚组转型是挺快,但面对市场需求有些弱。

由于金刚组擅长的是木作技术,摆弄钢筋水泥远不如经验丰富的现代建筑公司,不是建筑样式陈旧被客户嫌弃,就是设计过于复杂,建设周期太长。

当那些擅长和客户沟通,又报价较低的小型建筑公司闯入后,金刚组便无从招架,在市场上节节败退。

好在金刚组口碑不错,有不少企业看中其精湛的技术,表示愿意合作。

遗憾的是,金刚组连续几代继承人都是“技术宅”,项目从设计到施工都是精益求精,但成本节节攀升,客户对此很满意,可企业自身却亏损严重,叫苦不迭。

进入80年代后,面对日本高涨的经济泡沫,商机遍地的建筑行业,让金刚组也变得急功近利。

为了拿到业务,不善交际的金刚组成员也学会了泡KTV喝酒、唱歌,甚至还有意压低工程项目报价拿到订单。

但许多坚持传统的老组员十分不满,劝诫无效后,主动选择了离开。

那时的金刚组高层完全被利益蒙住了双眼,面对不断流失的人才,觉得正好减轻负担,可以将工程外包到其他便宜的建筑公司,赚取高额的差价。

如此一来,金刚组的项目屡屡出现问题,工程质量严重下滑,千年来的品牌形象几乎毁于一旦。

但金刚组内部不以为意,反而又眼红房地产暴利,砸下巨资收购土地,希望能轻松赚大钱。

遗憾的是,伴随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房地产遭遇重创,金刚组不惜亏本承接工程,却导致了更多的亏损。

到2000年时,为填补亏空,金刚组又出昏招,涉足公寓建设,结果同样被套,经营雪上加霜。

丢掉“匠心”,又被贪心缠上的金刚组,资产开始严重缩水,企业岌岌可危。

2005年,再也支撑不住的金刚组正式对外宣告破产。

当时有记者采访金刚利隆:“原本在神社佛阁方面拥有一技之长,却参与了并不拿手的公寓,而那是劲敌的地盘,结果怎样呢?”

金刚利隆承认:“有点招架不住了,但还想要赢,只好一再降价。比如三亿元的工程,两亿五千万元就接下来了,结果赤字越来越大。”

一家经历过千年风霜,躲过战火,熬过低谷,却最终在利益面前迷失、倒下,令人唏嘘不已。

好在金刚组的财务不算太糟糕,年底清盘时,金刚组营业收入7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15亿元);负债4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75亿元)(按2005年12月31日汇率:1元=14.5527日元计算)。

正是因此,垂死边缘的金刚组得到了涅槃重生的机会。

涅槃

2006年1月,纵横日本千年的金刚组,被大阪知名建筑公司高松建设收购。

高松建设的创始人高松孝育是金刚组的“粉丝”,对其境遇十分同情,觉得金刚组如果垮了,不仅是大阪建设行业的耻辱,更是日本古建筑行业的重大损失。

不过,经过一系列重组,金刚组终于结束了绵延千年的家族经营,成为了一家现代企业。

不同于很多收购企业“一朝天子一朝臣”, 高松建设依然保留了金刚组的公司名称、组织结构以及工匠模式。

图片

在高松孝育的坚持下,金刚组再次回归本心,仍旧以木质修复技术为主业。

专注于一般钢筋混凝土建筑的高松建设也与金刚组形成优势互补关系,彼此在业务和客户领域保持了高度的合作关系。

命运总有顺流和逆流,在时光中坚守不易,突围更不易。

金刚组的41代“正大工”小川完二也积极调整运营策略,让组员不再“充耳不闻市场导向,一心专注做木工”,以“不出赤字”为目标,禁止“宗教建筑”以外的一切工程。

重归老本行的金刚组也意识到,金刚组的辉煌始于四天王寺,匠心精神的传承也始于四天王寺,但也是从失去四天王寺开始,“专注本业”四个字才离自己越来越远。

对于金刚组来说,失去四天王寺,不仅仅是失去一个客户,更是失去曾经引以为傲的传承历史。

从哪里迷失,就从哪里寻找回来。

从2006年开始,金刚组每年都会拜访四天王寺,汇报自己的近况。经过十几年的不断考验和恳请,四天王寺才最终接纳了金刚组,彼此“再续前缘”。

找回的过程,是金刚组回归初心的故事,也是一家千年企业再次回归正途的开始。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金刚组上演了一出真实版的“归去来兮辞”。

靠着精湛的技术和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金刚组一次次赢得了客户的信任,订单越来越多。

自此,金刚组心无旁骛地专注于寺庙建设,坚持用传统建造技术,所有大梁、立柱、雕花、楔子依然采用古老工艺手工打磨,不急也不躁。

图片

金刚组独家的榫卯工艺,依然延续在每一座由他们建造和修缮的寺庙中。如今,每当检修拆开那些柱子和横梁连接的内侧部位,经常可以看到如“坚固田中”的字样。

这是金刚组师傅的习惯,希望让未来的人看到,意思是:“这个时代是我创造的。”

他们希望,数百年后无论何时何地,后世工匠们都可感受到前人的心意,可以更为虔诚地对待手中的工作。

正如金刚组自述:“传统是需要很长时间慢慢建造起来的,就算是很小的一步,也会在历史上留下确切的痕迹。”

这个原本服务于佛教的家庭作坊,将一件事尽心尽力做到极致的恒心,不仅成为日本“工匠精神”最具代表性的公司,更发展成为日本民族的独特符号。

时至今日,“建造寺庙的金刚组”不仅是其固定的企业形象,也成为了自身最好的广告内容。

不由感慨,时间浊流洗荡一切,唯有匠心,才是人世间最珍贵的礼物,也是企业基业长青的真正秘诀。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标签:

暂无标签

免责声明:

本站提供的资源,都来自网络,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及软件的文章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我们不保证内容的长久可用性,通过使用本站内容随之而来的风险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手机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请支持正版软件,购买注册,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侵删请致信E-mail:

同类推荐
评论列表
未分类 这家世界上最长寿的企业,距今1446年
专注于木质建筑的“金刚组”,是日本“工匠精神”的最佳代表。...
扫描二维码阅读原文
混沌资源社 January, 01
生成社交图 ×